近年来,民和县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河长制工作的指示批示及中央省市相关会议精神,坚持把全面落实河长制作为维护河湖库安全的重要保障,创新河湖长制,县乡村三级河长严格落实工作责任,牢固树立“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坚持一岗双责,全面排查整治各类风险隐患,全力当好河湖安全的“巡河人”、预警预报的“吹哨人”、防汛抢险的“守夜人”,以河长制全面见效推动防汛工作落实落细。
河湖安全的“巡察人”。严格落实“一河(湖)一策”工作方案,充分发挥“智河APP”数据平台作用,基本实现河湖基础数据、巡查监管情况、突发事件处理、督查考核评估等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共用。实行巡河动态监管,利用视频监控、卫星地图等技术手段,及时掌握河湖及水域岸线变化情况,对涉河湖违法违规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保持河湖畅通、堤岸整洁,提高河湖管理智能化水平。坚决扛起黄河、湟水河、大通河三大干流达标出省责任和24条主要支流、10座水库、69座涝池巡河管护职责,26名县级河湖长带动乡、村两级505名河湖长累计巡河湖5655余次。把脉河道“病情”,将河湖“老大难”问题作为自己的责任田,及时协调解决责任河湖问题110余个,坚决做到了守水有责、守水担责、守水负责。在近期的防汛工作中,县乡村三级河长在承担河湖治理和保护职责的同时,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承担防溺水、防自然灾害等安全监督的职责,县级河长每周至少开展1次巡河活动,乡级河长每周至少开展2次巡河活动,村级巡河员24小时不间断巡河,努力发挥河长在防汛工作中的排头兵、急先锋作用。
预警预报的“吹哨人”。通过县融媒体中心、民和之声等新闻媒介,向全县发出《致广大人民群众的一封信》、防汛科普小常识、山洪应对视频等,切实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安全意识。对78个山洪灾害重点防治村制作安装了山洪风险区公示牌、警示牌和转移路线指示牌,对126个山洪灾害防御村制作成“一页纸”预案,并通过小喇叭、村广播等途径密集宣传防汛安全知识和自然灾害防御指南等,教育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提高强化群防群控意识。发生险情时,村级巡河员充分发挥“吹哨人”作用,通过敲锣、广播、小喇叭等方式第一时间动员群众迅速转移,并逐级报告县乡两级河长。县乡河长高度重视、快速反应,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调度指挥,有效减少中间环节,扁平化指挥调度体系健全完善。认真落实信息报送制度,每日报送值班信息,做到了有事报情况、无事报平安。特别是我县川口镇北大街北段湟水河南岸防洪堤岸塌陷后,县、乡、村逐级上报信息,30分钟内向市委、市政府以电话和短信方式进行了报告,1小时内准确全面报送了书面信息。
防汛抢险的“守夜人”。紧盯各类水库、乡村道路、农村房屋、老旧小区、矿山矿区以及各旅游景点安全,县乡村三级河长积极动员群众,开展多次拉网式大排查大整治。累计排查隐患145处,通过动员群众群防群治、清淤除障河道、整修加固堤防、强化巡查预警等措施,消除隐患58处。将提前组织转移隐患地带群众作为防范灾害的有效手段,紧急下发通知,提前转移安置涉及强降雨区域有安全隐患的农户群众,建立应转移群众工作台账,截至目前,累计转移群众639户2282人,涉及22个乡镇135个行政村,做到了应转尽转、应转必转、应转早转。强降雨发生以来,累计出动人员2000余人次、机械150台次,投入各类抢险物资8000余件。投资50余万元补充橡皮船、潜水泵、发电机等应急物资,并与机械租赁公司、砂石料厂、劳务公司签订备战协议,确保防汛物资管得好、调得出、用得上。(编校:甘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