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民和县就业形势持续稳定
来源:    时间:2022年07月06日    

今年以来,民和县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群体稳就业工作,严格按照省市稳就业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将稳就业作为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的关键举措,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全方位、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和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稳岗就业、务工增收

努力拓宽转移就业渠道。聚焦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困难群体就业,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前提下,先后举办民和县2022年“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暨无锡市对口帮扶劳务招聘会、残疾人就业帮扶及民营企业招聘等活动10()次,发放宣传资料10000余份,省内外298家企业提供就业岗位1111与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协议231人,实现就业120余人。截至目前,通过自发输出和中介组织输出,共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8万人次(其中县内输出1.59万人次,省内跨地区输出2.83万人次,省外输出2.39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8.1亿元。

不断提高群众就业质量。瞄准就业创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强化人力资源市场供求分析,大力开展家政服务、农家乐+创业、拉面+创业等工种培训,加强未就业群体技能培训,做到培训内容与群众需求相匹配。针对年龄较大、文化基础较差的劳动力群体,通过短平快的保洁、家政服务、育婴师、老年护理等特定技能培训,帮助实现就近就地就业;针对社会新生劳动力人群,充分考虑文化基础较好的实际,重点开展创业+、SYB、工程机械类等实用性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就业市场竞争力;针对进城务工人群,重点开展餐饮服务、快递员、中式烹饪、中式面点、电焊工等技能培训;针对在企业已就业人员开展“以工代训”。截至目前,累计参加农家乐、中式烹饪、电焊工、育婴员等技能培训1600人次。

落实政策带动就业创业针对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相关情况,建立台账,实行动态管理,及时完善台账和数据库。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开具落户介绍信,为落户者提供畅通服务。认真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及时将每一位求职登记的高校毕业生的信息录入到“金保工程”系统共为300余名应届高校毕业生提供档案代管服务。通过在“人社APP”、就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报到流程等政策信息,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优质、高效服务。截至目前,应届毕业生报到登记60人,登记就业率33%,已就业20人,其中事业单位1人、国有企业7人、非国有企业10人、公益性岗位安置1人、基层项目1人。

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一是部分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过高,缺乏自谋职业、自主择业的观念。对就业形势认识不到位,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不强,不愿意到环境艰苦、条件较差的岗位就业,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认为到行政事业单位和大企业工作才算就业,不愿意到基层和小企业去锻炼和实践,导致期望与现实存在较大矛盾。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相对较低。由于自身文化素质和技能水平的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层次较低,大多数都干着城里人不愿干的“粗、重、脏、累、差”的工作,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稳定性比较差。

意见建议:一是根据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特点积极落实社保补贴、以工代训、务工补助、创业补贴等优惠政策,确保符合条件人员应纳尽纳、应享尽享、应补尽补,有效促进群众就业增收。二是加大对第三产业、小微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支持,进一步鼓励企业用工,结合社会岗位实际需要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充分发挥好高校毕业生的教育引导作用,引导高校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三是省级部门适当降低创业担保贷款政策门槛,进一步扩大就业创业政策受益面。

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加大劳动力转移力度积极协调县内工业园区、扶贫车间企业优先吸纳困难人员就近就地就业。依托我县忠盛、工小兔、速派等实力强、信誉好的人力资源机构,掌握省内外企业务工需求和就业岗位,统一有序组织输出。深化与无锡市滨湖区就业部门的联系对接,积极开展线上对接、线下联系,促进劳动力跨省转移就业。二是建立健全工作台账。做好就业创业证登记办理工作和高校毕业生信息进行实名制登记,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实行跟踪式、动态化管理服务,及时、全面掌握毕业生专业、求职意向等信息。三是落实稳就业政策继续开展公共就业服务活动,统筹推进就业困难群体就业。及时足额发放社保、公益性岗位、就业创业、创业担保贴息贷款等就业扶持资金。(编校:甘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