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永兰)“道路修缮后,不仅大家出行更加方便,山里货也能及时运出去了,而且铺设的沥青路面,无论天晴下雨都能保持干净,不会像以前‘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了。”近年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坚持把“四好农村路”建设作为解决农村出行难、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发展全域旅游的重要抓手,围绕“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的目标,努力将农村路建成了暖心路、共赢路。
“十三五”以来,民和县在农村公路方面实现“通村畅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达93.8亿元,交通基础设施大幅改善,路网结构不断优化。其中,民小、川大一级公路等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历史性突破;川海大桥、沿黄公路、浪红公路等重点项目有效落地,骨干路网建设实现跨越发展;县乡道改造、高原美丽乡村配套道路、村级道路硬化、安防工程等新改建农村公路项目全部完成,配建桥梁50座,修建公路里程3800公里,全县建制村畅通率达100%,乡镇和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100%。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的交通网络初步形成,乡村之间、城乡之间连接更加紧密。
同时,农村公路实现“有路必养”,“十三五”以来,民和县投资约4000万元对全县2663公里道路每年开展病害整治、水毁修复等日常养护,划分责任片区,定期核查、及时修复,并实行“一路一档、一桥一档”管理制度。已建成通车的农村公路已按年度建设计划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和安全“消危”工程,对发现的安全隐患做好100%及时处理,公路危险路段安保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养护的优良中等快路率达75%以上。扎实开展交通道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全面清理中川公路、川杨公路等17条重要道路沿线垃圾、废弃物及枯木杂草,为全县人民出行创造了“畅、洁、绿、美、安”的通行环境,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此外,农村公路实现“运输必达”,“十三五”以来,民和县全面落实农村公路运营主体责任,加强运营路线、车辆和从业人员管理,整合利用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资金,购置317辆新能源纯电动车辆,并结合实际制定通客车方案,乡镇和建制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持续提升,城乡物流网络越织越密,乡、村通邮率达100%,“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电商进村、快递服务入户”双向多向运输服务进一步打通,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