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纪委监委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 |
|
|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村(社区)集体“三资”(资金、资产、资源)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安排部署,切实解决村集体“三资”监管工作中出现的财务交接不清、资产资源管理混乱、财经纪律执行不严等突出问题。11月25日,县纪委监委印发《关于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的通知》,着力构建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经营高效、管理民主、监督到位的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通知》指出,全县各乡镇结合实际选定3个村开展“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并在认真总结工作中好经验、好做法的基础上,适时扩大试点范围。试点村提级监督重点聚焦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市、县惠民惠农政策落实情况,党务村务公开、涉权事项公开情况,最低生活保障和优抚、救灾救济物资、补贴等发放情况,征用土地各项补偿费分配和使用情况等;村集体土地、集体企业和资产、资源的承包、经营和租赁情况,村级财务收支情况,村集体债权债务情况等。建立健全村集体资产、资源台账情况;重大事项决策“四议两公开”情况,公共设施建设项目投资、承发包情况,上级投入专项、村内“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学校、卫生室、脱贫攻坚投资修建等社会公益项目确权经营情况;村级党组织建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廉洁履职、遵纪守法情况以及涉及群众利益和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村集体“三资”方面其他事项等内容。《通知》明确,县纪委监委与乡镇纪委组成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工作组,统筹推进提级监督试点工作。充分利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坚持信息互通、强化日常监督、掌握工作进展、加强专项监督、线索提级查办、强化警示教育等七个方面开展提级监督。县农业农村等职能部门坚持问题导向,突出工作重点,迅速把监督漏点、堵点、难点转化为今后工作中的防范重点、要点,逐一梳理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环节,补短板、堵漏洞,完善体制机制,扎紧制度笼子,扎牢农村基层“钱袋子”。同时,加强与乡镇信息共享、协调沟通,对发现的问题线索及时移交县纪委监委。《通知》要求,开展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是贯彻落实省、市、县委和市纪委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全县各党委(党组)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增强政治责任感,把村(社区)集体“三资”提级监督试点工作摆在重要议事日程,要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研究,精心组织实施,采取切实可行的工作举措,瞄准靶心,分类创新和协作联动,党委、政府要领头抓,职能部门要深入抓,乡镇纪委要从严抓,形成基层治理合力,做到忠诚履职提级监督压紧压实,日常贯通提级监督精准精细,线索案件提级办理查深查透。同时,要坚决防止形式主义,要结合村级财务管理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和村(社区)集体“三资”专项清查工作,把当前村(社区)集体“三资”方面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挖掘出来,切实强化源头治理,督促村(社区)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着力构建完善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制度体系,真正用制度管人、管事、管钱、管权,确保村(社区)集体“三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