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党建助力乡村振兴跑出“加速度” |
|
|
今年以来,全县各基层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及乡村振兴相关指示精神,注重发挥党组织引领作用,着力在巩固、拓展、衔接上下功夫、见实效,助力乡村振兴开局跑出“加速度”。
通过高质量换届选举,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补齐基层治理短板工作。充分利用省、市、县三级培训平台,对全县村(社区)主要负责人有针对性地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干在前、走在前,继续发挥“领头雁”作用;组织符合条件的144名村“两委”主要负责人参加“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大专班),有效提升村党组织负责人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坚持“乡村提要求、部门派强将、县级总协调”原则,选派375名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分赴全县125个脱贫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村、乡村振兴重点村。并对中央、省、市选派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专业及特长进行分析,引导各村第一书记指导村级组织建设,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帮助培育村级后备人才,优化党员队伍结构,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监督,引导党组织和党员更好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
乡村振兴靠产业,产业发展靠特色。坚持党支部引领,把发展特色产业、形成规模效益作为重要内容,由组织部门牵头,整合各部门资源力量,采取“党支部+合作社+扶贫车间+农户”的创业带富模式,依托气候条件、资源禀赋等优势,积极发展“一村一品”,建设特色产业村,努力推进产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进程,打造了一批马营陈醋、隆治软梨、赵木川灵芝、土族刺绣等特色产业品牌。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动员群众主体力量,采取党组统领、支部引领、党员带领方式,持续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把各村划分为若干党员责任区,将责任区范围、责任人姓名制作成信息展牌,悬挂在广场、村道等显要位置,确保村内环境卫生整治责任明确、整治到位。与农户签订“门前三包”责任书,进一步发挥群众主体作用。定期通报全县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情况,适时组织各乡镇党委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交流观摩活动,引导各乡镇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勾勒出了一幅景美人和、生活富裕、绿意盎然的乡村振兴画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