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已分拣装袋的“金蛋蛋”马铃薯
一场寒潮任性的说来就来说走就走的时候,整个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迎来了金秋丰收的好时节,北山乡埋在土壤里吸收着日月精华的“金蛋蛋”马铃薯开挖了......
10月11日,走进北山乡德兴村德心种植专业合作社马铃薯种植基地,流转平整后的土地以阶梯式的方式坐落在山涧上,让刚走过崎岖山路,领略了险峻地势的我们视线变得宽广,四轮拖拉机走过的地方,新开挖的土壤用棕色衬托着马铃薯的黄白,土地之上戴着各色头巾的工人们和她们身边黄色和白色袋子装着的新开挖的马铃薯让整个山头多了一份活力。

图为工人们正在刨挖“金蛋蛋”
“我们从9月28日开始开挖已经十几天了,最近受天气的影响得再加把劲让我们的马铃薯尽快上市”说这话的是德兴村村党支部书记王兴斌。
连日来,王兴斌是既高兴于今年马铃薯的大丰收也在为如何提高用工率和天气变化影响进度而发愁。
“我们德兴村共有181户632人,脱贫户61户237人,在党和政府的好政策下全部走出大山过上了水电不愁的好日子,村民搬走了,更需要将闲置的土地重整利用起来。2018年,我们紧紧抓住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有利时机,以90万元资金注册成立了德兴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民和德心种植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101户,流转1015亩集中种植马铃薯和菜籽。今年,种植的610亩的马铃薯,刨去人工和成本估算有十几万的纯收入” 德心种植专业合作社法人,村委会副主任的王永财介绍着基本情况。

图为喜获“金蛋蛋”的丰收笑脸
作为德兴村村党支部班子的核心力量,王兴斌和王永财对如何提高产量,如何打通市场销路,如何进一步进行深加工都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他们说,在全县推广化肥农药“双减”政策后,在北山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县农科局的技术指导和选种培育下,以种植更加适应土壤环境的青薯2号、青薯9号和民薯2号为主,在原有的销往甘肃兰州及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的基础上打通本地市场的价格瓶颈,让北山优质马铃薯走进民和人的“餐桌”上。
“每天一百元的工钱,主要对拖拉机挖出来的洋芋进行分拣,黄色袋子里要装个头圆润,坑窝要多一点利于发芽。白色袋子要装个头大的进行销售,最小的土豆要分拣上去运送到民和威思顿精淀粉有限责任公司进行再加工”工人赵柳花说到。

图为四轮拖拉机进行刨土取“金蛋蛋”
而在不远处,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的收购商马社尔布指导着工人将他以每公斤1.2元的价格收购的十吨马铃薯进行着装车,而他正在用自己的快手账号对全程进行着直播,从田间地头的开挖到装车全部以直播方式告诉每年都在等待他的顾客优质马铃薯的货源地在哪里。
据收购商马社尔布介绍,他每年都会来收购北山乡的马铃薯,北山乡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高,口感好,很受当地老百姓的欢迎。
而这也只是北山乡7个村中的马铃薯丰收的一个场景,站在山涧之上,随处可见马铃薯采挖的热闹场景。据了解,北山乡今年种植马铃薯面积达5000亩。
这份热闹对于以前北山乡村民来说是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在困境里的挣扎,而现在是可以回去“忆苦思甜”体验农耕生活还可以改善生活的感慨。

图为新鲜采挖的马铃薯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北山乡,那“今非昔比”再恰当不过了。“今非昔比”的北山乡是县委、县政府用全省首创整乡易地搬迁的大举措实现的大作为,这里包含了无数人齐心协力改变困境的决心和积极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而后续如何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是摆在北山乡党委、政府面前最重要的民生大事。
产业发展是关键。北山乡党委书记祁丽洁表示,下一步,北山乡党委、政府将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作为检验脱贫成效的重要抓手,以更高的责任担当,提前谋划,大力发展种养殖业,选育优良品种加大马铃薯种植面积,创办家政服务公司等方式解决好搬迁之后的就业问题,不断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底色和成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