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民和,春赏桃花夏品桃,马场垣乡下川口村的桃花源是无二的选择。除此之外,民和南部的黄河北岸也同样兴起一片“桃花源”,这就是民和县中川乡向阳村打造的300余亩桃树经济林。
8月2日,记者在黄河岸边的这片“桃花源”,茂盛的桃叶为夏收后的田野覆上一层“绿装”,与长势喜人的秋粮作物绘制着田野里的盎然生机。
走进枝繁叶茂的桃林,映入眼帘的满枝硕果。伴随着夏日的热风,鼻息间时不时还送来一阵淡淡的桃香。拨开丛密的桃叶,半红半青的桃子发出诱人的芳香,看着令人垂涎。采一个鲜桃品尝,果肉脆鲜,香甜爽口。
向阳村“桃花源”的前身曾是一片荒沟。2016年,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荒沟变成农田。同时,依托国家较少数民族发展项目资金的扶持,向阳村党支部牵头成立种植专业合作社,流转整理出的300余亩土地,栽植早、晚熟品种桃树4.7万株,并按照“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积极发展桃树经济林。
据李明先介绍,向阳村栽植桃树的这300余亩流转土地,其中的200余亩原本属于荒沟,近100亩原本属于撂荒地,如今,栽上的桃树基本成活, 2020年已经产生亩均1000多元的桃子收入,今年亩均收入预计能达到1500元以上。相对于六七百斤的小麦亩产,种桃树的效益更划算。
为了提高桃子的品质,2020年,李明先率先在自家5亩桃树林里尝试给桃子套袋。让李明先高兴的是,套过纸袋的桃子外观干净鲜亮,果实成熟匀称,桃子外观品质明显提升,也带来了价格优势。李明先告诉记者,套过纸袋的桃子每斤卖到5元,比没套纸袋的桃子多卖2元。
目前,向阳村发展的特色产业——桃花经济林效益初显。向阳村党支部转变发展思路,将原本的300余亩桃树,除了合作社保留的60亩以外,其余的全部返还给所流转土地的农户自主经营。天道酬勤,只要农户操心到位、管理到位,用勤劳换来的收获,将远远超出几百元的土地流转费。
效益初显的向阳村桃树经济林产业,是民和县中川乡党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一个缩影。还有民主村的金丝皇菊、花椒经济林,前进村的“黄河彩篮”等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的路上正换发出勃勃生机与活力,中川乡党委还提出打造沿黄旅游带上的“桃梨花谷”的美好图景。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如何把各具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图景变成美好现实,还需一针一线久久为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