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民和县多措并举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来源:    时间:2020年05月11日    

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民和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全面推动乡村振兴。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培育农民专业示范合作社860家,认定省市级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7家(省级龙头企业7家,市级龙头企业10家),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专业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积极开展“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注册“名禾”等特色农畜产品商标13个,认定马铃薯等无公害生产面积2万亩、无公害肉羊等生产基地13个,认证无公害农畜产品20个、农畜产品地理标志4个、绿色食品生产资料1个。二是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198个行政村成立股份制经济合作社,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不动产确权登记基本完成。43.4兆瓦光伏电站并网发电,187个非贫困村集体经济实现“破零”并持续壮大5829户家庭牧场优势有效发挥,里长垣和吉家堡养殖小区建设进展顺利,养殖业特色化、区域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三是依托古鄯山庄、满坪大庄等4个乡村振兴示范村丰富的旅游资源,着力打造七里花海、桥头葵花、永录民俗博物馆、喇家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桃花源景区等旅游景点,促进乡村旅游规模化、集群化发展。

以生态宜居为关键,全力打造高“颜值”乡村。一是造林绿化势头强劲,完成国土绿化27.7万亩,义务植树352万株,森林覆盖率达30.2%2019年我县获评全省国土绿化先进单位,古鄯山庄、西沟南垣等7个村庄被评定为“国家森林乡村”二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强劲有力,“三清、五改、治十乱”行动成效显著,城乡违法广告有效整治。“厕所革命”扎实有效,累计建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9235个,农村公厕95个,一个个干净整洁、各美其美的美丽乡村逐步呈现。三是乡村道路硬化实现全覆盖,七里寺旅游公路、川下公路建成通车,浪红公路、沿黄公路、永录民俗博物馆旅游公路加快建设。投运城乡公交、村村通小客车125辆,群众安全便捷出行更有保障。

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公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二是结合新时代农(居)民讲习所等,通过积极开展“文化下乡、送戏下乡”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农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充分发挥红白理事会、村规民约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农村殡葬改革,北山公墓有序推进,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 

以治理有效为基础,确保乡村社会安定有序。一是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三是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力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严厉查处土地违法和违法建设行为,拆除“两违”建筑4.3万平方米,大棚房整改完成率达100%土地违法和违建势头有效遏制

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开展城乡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9380人,新增就业再就业3912人,开发保洁员、护林员等公益性岗位3000个。2019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1706元。二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顺利通过国家评估验收,四中、城西高中陆续开工,二中改扩建进展顺利,官亭中学搬迁开学,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治理扎实开展,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90.35%、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6.9%、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99%三是312个行政村卫生室、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建成投运,基本医疗设备完整配齐。二医院顺利搬迁运营,中医院门诊医技综合楼加快建设。扎实推进医共体向健共体转变,县乡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分级诊疗制度有效落实,县域内就诊率保持在90%以上。四是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发放低保金和残疾人补贴1.75亿元,民政救助保障资金3.9亿元,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参保率均保持在98%以上,基本做到了困难群众“应保尽保,求助有门、受助及时”。(编校:甘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