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喇家面食文化 助推民和拉面产业 高质量发展
|
|
|
“拉面”是回族群众的技术优势,拉面产业是一个准入门槛低、经营风险不大、技术要求不高、普通群众经过一定的技能培训均可成为经营者的大众化产业。2002年11月中国科学院在民和县大型灾难遗址—喇家遗址中挖掘出的“世界第一碗面”是民和最为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一。
民和历届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拉面经济工作,把发展拉面经济作为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富民强县和推进脱贫攻坚的重点工作来抓,自2000 年以来,民和越来越多的回族群众凭借着制作拉面的传统技能,走出山门踏进城门,以“世界第一碗面”为香火源头,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开起了以“夫妻店”为主的拉面馆,尤其在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等发达省市发展势头迅猛,拉面馆及从业人员数量不断增加,遍及全国各地。拉面经济成为撬动劳务输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杠杆。目前,民和县省内外拉面经营户达3841家,从业人员2.12万人,其中示范店15家、品牌店5家,拉面产业年营业额超过5.7亿元。
今后,民和县将坚持历史传承与改革发展相结合,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领相结合,坚持提档升级与扩面发展相结合,坚持管理服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坚持创业富民与产业强市相结合,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推动拉面产业高质量发展。(编校:马守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