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闻网讯 “五月里到了着五端阳,雄黄的药酒都灌上,糯米的粽子香呀,撒上点白黑糖……”歌唱者正是朱东兴老先生,在乐队的伴奏下,他古香古色地唱起了青海本地的民间小调,惹得观众连连拍手叫好。72岁的他显得格外精神,走路昂首阔步,快言快语的一腔陕西话。他原是民和县人民武装部政工科长,度过了27年的军旅生活后让他觉得,就算退休也要有个规律的生活,也要为大家做点儿什么。
2002年12月,在川口镇领导的热情推举下,朱东兴当选为首任川口社区主任。对他而言社区工作是一项全新而又复杂的工作,但是他下定决心要做出点成色。于是他带领几名工作人员,一边开展大普查大调研,摸清了社区的基本情况,造册登记,建档立卡。一边亲自制定社区各项规章制度,工作职责,绘制各项图表,使社区工作逐步走向正轨,为推动全县社区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面对申请低保的住户,他一户一户进行审核,对一些户上门走访,深入了解,对符合条件的登记上报,对不符合低保条件的虚报户坚决取消享受低保资格。他说:“低保是救穷的,不是救富的,大伙儿选我当主任,我就得把好这个关。能保的坚决保,不能保的坚决不能保。”遇到调节民情的困难时,朱东兴一边做这些户的思想工作,一边向县民政局反映情况,争取指标,很快让一些困难户享受到党的“阳光政策”。他四处奔波,积极争取,提高了40多名残疾人的救助标准。一位低保遗属拉着朱东兴的手说:“你办事公道,处处为我们困难户着想,有你我们就放心了。”
朱东兴性格开朗,天生活泼,喜欢唱唱跳跳,很有文艺天赋。退休之后,很自然地加入到县“夕阳红秧歌队”和县“老年合唱团”行列中。很快被大伙儿推选为“夕阳红秧歌队”队长,“老年合唱团”团长。没有活动经费,他和一些老同志一起,到各单位、各企业进行募捐;没有服装,组织动员队员自己缝制;没有道具,组织动员队员自己动手制作;没有活动场地,想法子借用一些单位的空地和房屋,反正一切困难都能在他的带领下全然解决。
平日他组织大家唱唱跳跳锻炼身体,每逢过节,夕阳红秧歌队盛装浓眉,登上舞台,大显老年风采。许多人称赞说,这些老年人精神真好,越活越年轻了。
去年,在民政部组织的“全国离退休军队干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5周年文艺汇演”中,他带领6名老干部表演的青海贤孝“快乐的尕老汉”获优秀奖。
两年前,他又参加民和桃花广场民间小调乐队,定期每周一、三、六下午,在乐队的伴奏下演唱青海小调2个多小时。朱东兴说:“无论风吹日晒,我们都坚持按时去广场表演,因为有些老年朋友听习惯了会等在那里,不想让他们失望,更希望他们也参与进来”。因为热爱,所以他愿意付出,五年来,他花了一万余元在文体活动中,去年他个人买了小型扩音器,每天早上给做“回春医疗保健操”的居民服务放音响,常年坚持,从不间断。
最让人感动的是,作为一个外地人,而且在花甲之年,他却费尽心思地整理补充青海小调的歌谱,从2014年起,他在闲暇之余,跑到西宁、乐都等地方的广场上、公园里、老树下,听老人们唱小调儿,然后就一个音符一个字地记录在本子上。花费了两年时间,通过查找和询问,他终于写出了两本《青海民间小调》歌录本。里面收集了将近200多首青海民歌,包括一些红歌、青海贤孝和小调。他又自费影印之后分发给很多队友和爱好者,“以前很多调子都是口口相传,这下有了谱子,大家以后合奏就方便多了”。朱老先生乐观地说道。“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一位来自甘肃的农民来找我,跟我要歌录本,说实话,我的心里温暖极了,我能为他们做点儿什么,是我一直以来的夙求和心愿。”
朱东兴出现在哪儿,都会给人们带来欢乐。近年来,他还以主持人的身份出现在婚庆、寿庆仪式上,用他特有的热情豪放,丰富词汇,幽默风趣,边说边唱,给人们送去祝福和快乐。有人问他有什么才艺逗大家开心,他风趣地说:“一颗红心一心一意,给老年人送去祝福;二片薄嘴一开一合,给大家带来欢乐;横批:逗你开心”。
他就是这样一位乐观向上,老有所乐的人,每天的生活充满激情和乐趣。如今还常到社区,利用“七一”给新老党员讲党史;利用“六一”给儿童讲故事;利用“九九重阳节”与老年人联谊座谈叙友情,讴歌党的好领导,畅谈经济发展给老年人生活带来美好变化,鼓励老年人要塑造知足常乐的阳光心态,做有追求、懂学习、转观念的时代老人,为社会、为亲友、为后辈、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