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民和县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民、引导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积极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按照“一乡(镇)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的目标,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程和民生工程打造,全力推进城乡群众文体活动一体化建设进程,呈现出点多、面广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以突出特色为重点,打造城乡一体活动新格局。一是按照群众意愿,深入开展基层调研工作,每年赴全县各乡镇,召开由乡镇领导、村(社区)干部及群众文艺骨干等参加的座谈会,通过乡镇介绍、听取意见建议、实地查看等方式,积极了解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求,掌握群众文化活动点以及文艺队、社火队、纳顿队等工作开展情况,做到底子清、现状明。同时,对县城7个社区群众活动点逐一走访了解,征求群众对文化工作的意见建议,积极寻找突破口,理顺工作思路,增强开展好城乡群众文体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二是按照群众需求以及调研情况,及时制定了《民和县关于推进城乡群众文体活动一体化工作实施方案》,从总体要求、方法步骤、区域划分与职责分工、考核办法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安排部署,并建立健全了绩效考核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群众文体活动辅导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为进一步推进城乡群众文体活动一体化建设进程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按照“一乡(镇)一品牌,一村(社区)一特色”的目标,重点打造了以大庄、前河等乡镇为主线的篮球运动“特色体育片”;以西沟、峡门等乡镇为主线的射箭运动“特色体育片”;以乡镇综合文化站及乡镇农民健身工程等项目为依托,以川口镇为核心,沿巴州沟、隆治沟、米拉沟沿线乡镇为中心的“8”字型“文化体育圈”。四是按照地域分布特点和城乡群众文体活动开展的实际,确定培训目标,以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支撑,村(社区)文化活动室为基础,积极组织专业人员及社会辅导员精心编排了群众喜闻乐见的锅庄舞、健身操、民族舞、太极拳(剑、扇)等文体活动辅导项目,扎实开展包片、包点、包村辅导培训,并帮助乡、村(社区)成立群众艺术团队。每年经常性参加健身操、广场舞活动的人数达330万人(次),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体育健身娱乐生活,有力地推动了全县全民健身活动的蓬勃开展。特别是2015年,成功举办了民和县第二届农民射箭运动会、第二届干部职工篮球赛、首届干部职工运动会、首届农民运动会、首届干部职工足球赛、首届干部职工自行车越野赛,为全县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积极引导城乡群众主动参与开展各类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地方特色、浓厚乡土气息的群众文体活动,形成了以大型文体活动为龙头、节庆活动为基础,乡(镇)、村(社区)活动为主体的群众文体活动格局。
(二)以文化广场为重点,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针对全县村级群众文化活动场地少、面积小、标准低等诸多问题,在县级财力吃紧的情况下,采用县文广局提供砂石料、动员群众投工投劳的方式,通过社会捐款、企业扶持、村民自筹、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党政军企共建等各种渠道已在全县156个村建成群众文化广场226处,配发体育健身器材138套,全县村级群众文化广场覆盖率已达50%。二是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已实现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和县体育场、麻荒滩体育场免费开放。同时,及时制定出台了《民和县加强文化法治建设实施意见》,并将法治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性、基础性社会工程,列入年度绩效考核范围,重点部署,积极推进。三是加大经费投入,近三年,已累计投资1300万元为280支乡村社火队、纳顿队、群众文艺演出队配发了演出服装、道具和相关设施设备。其中,2015年投资140多万元为各乡(镇)社火队、纳顿队、群众文艺演出队等配备发放了服装、道具等设施设备,投资20万元扶持群众文体活动比较活跃的村社开展篮球、文艺等活动,投资166万元为251个行政村修建了卫星数字农家书屋。目前,已在全县辅导培育了127个群众文化活动点,参与群众达2万余人,广大城乡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很高,社会反映良好,群众文化活动城乡统筹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编校:章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