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官亭镇地处县境南部边缘至黄河北岸,东与本县中川乡接壤,南隔黄河,与甘肃省积石山县大河家镇、四堡子乡相望,西与青海省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孟达乡毗邻,北与本县杏儿乡、甘沟乡接壤,距甘肃省临夏州89公里,距民和县城98公里,是通往甘、青两省的主要交通要道。海拔1700—2400米之间,为青海省海拔最低的农业区之一,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8.6℃,无霜期200天左右,年降雨量350—400毫升,年平均日照时数2500—2600小时,年总辐射为130—135千卡/平方厘米。
2014年末全镇共有13个行政村,其中川水村8个,浅山村5个,99个合作社,总人口16527人,其中城镇人口0.3万人,土族人口13690人,占总人口的82.8%,居住着土、汉、回、藏、东乡等八个民族。全镇总面积67.1平方公里。
【政府组织机构】官亭镇内设党政综合服务中心室、民生服务大厅、社会管理办公室、计生服务中心、人民调解办公室、党政综合办公室、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全镇所设干部岗位35个,现有干部53名,其中行政干部 22人,事业干部14人,包括专业技术人员7人,管理7人;非编制内工作人员17人,其中大学生2名,公益性岗位 15名。
【农业与农村经济】现有耕地面积25741亩(其中:水浇地8167亩,浅山地13567.48亩,退耕还林(草)4006.52亩),属半川水半浅山经济欠发达地区。全年共种植1.5万亩全膜双垄玉米,种植小麦1638亩,种植马铃薯5000亩,种植油料1000亩,种植蔬菜2463亩;对核桃经济林进行了补栽,补栽面积达4000亩。2014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6939万元,比2013年增加了661万元,增长10.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824元,比上年增加781元,增长15.5%,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社会事业发展】2013年末有幼儿园1所,小学8所,教学点5个,完全小学3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8%,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达98%;普通高中1所。2013年末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16个,其中2级医院一所。人口出生率为11.2‰,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8‰,已婚育龄妇女综合节育率为89%。
共发放救济救灾款1.31万元,面粉58吨。及时落实了五保户、低保户、精简职工、优抚对象、卸任村干部、孤儿及老年人生活补助341.6万元,争取奖励性住房63户,共发放补助资金100.8万元;为已竣工并通过验收的120户危房改造户兑现补助资金264万元。全年对326名重度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19.7万元,发放“阳光家园”补贴3.9万元。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户达15800人,参合率95%以上。参加农村养老保险6580人,参保率90%。
【集镇建设】投资39万元新建小百货市场1处,占地面积2100平方米,完成了223平方米的人行道彩砖铺设工程及场地硬化,完善了集镇排水及污水处理,改善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现有6名集镇管理人员全天候进行整治,积极治理“脏、乱、差”现象;清洁工增加到8名,并配备了2名交警。对清洁工实行定人定岗定责,将清洁工工资与清洁质量挂钩,保证了街道的卫生清洁工作;镇集镇管理所、派出所、运管所、工商所等部门不定期对摊点乱摆乱放、车辆乱停、占道经营、越门经营等现象进行整治,做到常抓不懈,改善了集镇形象。
【生态建设】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配合县林业单位完成林业有害生物防治3000亩,其中防虫1000亩、防鼠2000亩,协助搞好林业有害生物检测预报等工作;积极做好退耕地的补栽及验收工作,补栽柠条450亩,完成了150亩机关林和100亩校园林的整地工作。
【“副中心城市”规划建设】按照“富规划、精建设”的理念,加快副中心城市总体规划、喇家遗址公园规划、水利风景区规划建设,规划总面积达204平方公里,其中官亭镇67平方公里,中川137平方公里;利用官亭地区资源环境、民俗旅游等明显特征,打造并提升城镇建设品位。
【地方特色文化】地处喇家村的史前文明遗址“喇家遗址”,总面积40万平方米,是一座一齐家文化为主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是我国唯一发现的大型灾难性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土族纳顿是一朵古老而奇特的民族民间艺术奇葩。它是三川人民的传统节日,也是一种大型的广场文体活动和民间祭祀活动,是三川土族人民喜庆丰收的大型庆典活动。被称为“世界上最长的狂欢节”,土族的婚礼歌舞内容丰富,曲调优美动听,舞姿奇特很有观赏价值。土族情歌“库咕笳”。是一种在田间野外演唱的古老民歌,“库咕笳”意为“葫芦搭架”,土族青年男女用她来表达爱情,倾吐心事。土族刺绣是官亭土族的有一朵奇葩,她瑰丽华美,大方得体,用料考究,加工精细,历史悠久,风格奇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象征意义。分为:扎绣、朵绣、盘绣、卧绣。藏传佛教寺院。官亭有著名的“梧释崖儿寺”,该寺历史悠久,在藏传佛教安多地区享有盛名,是藏传佛教十三大寺院之一。寺中僧人传承着一种古老的寺院话剧,叫《诺言审喇嘛》,具有较高的艺术和民间文化研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