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民和县将以服务发展“三农”为主题,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坚持抓特色扩规模、创品牌显实力、育龙头增效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力打造特色农业“升级版”。
一是推进“菜篮子”工程建设。有效整合涉农项目资金,加快推进园区建设,年内园区完成投资4.4亿元以上。按照《民和县“菜篮子”工程建设规划》,扩大设施温棚和露地蔬菜种植规模,制定基本菜田“红线”保护办法,着力打造蔬菜基地4万亩,建设标准化菜田1万亩,力争蔬菜产量达到12万吨。巩固和扩大全省最大的旱作节水农业示范区成果,抓好40万亩全膜作物的种植管理,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增收。扎实推进沿黄河、湟水河流域果品产业带建设,实施好核桃、樱桃、鲜桃“三个百万株”工程,新增果品面积1.5万亩以上。新建设施温棚500栋,完成旧棚改造1000栋。依托百万亩土地整理项目,在中川实施盐碱地改造鱼塘1000亩。加快奶牛养殖、肉牛肉羊养殖示范、标准化良种仔猪繁育和商品猪生产、獭兔养殖、土鸡乌鸡散养等五大养殖基地建设,力争全县草食畜饲养量增长11%以上,达到138万头(只)。肉、蛋、奶产量分别增长13%、9%和6%,达到2.2万吨、0.22万吨和2万吨。新建标准化养殖场10家,规模养殖户达到8420户。实施饲草生产加工“百万吨”工程,在玉米生产区增加20个饲草加工点,年内玉米秸秆等饲草料青贮、配送加工量达到70万吨。
二是做响生态农业品牌。依托优势特色农副产品资源,扶持和引进民和牛羊肉深加工等项目,大力发展高原果品、蔬菜配送、肉类加工等农畜产品加工业。着力扩大地理标志认定范围,加强品牌策划、包装宣传与市场推介,力争年内申报认定特色农畜产品地理标志1个、无公害产品4个,建立无公害生产基地2个、绿色生产基地1个,申请注册农畜产品商标3个,申报认定著名商标和驰名商标各1个。
三是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合理规范扩大土地流转规模,促进多种形式的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000亩。努力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鼓励扶持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积极培育新兴农业经营主体,新扶持发展省级专业合作组织5个以上。推进“农超对接”、“农社对接”,加快发展连锁超市、社区直销菜店等市场流通体系经营主体。加快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在米拉湾建设农畜产品储备保鲜库1个,在总堡、川口各新建果蔬保鲜库1个。
四是增强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加快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工程所有权,落实管护主体和责任,健全城乡水利服务体系。编制完成投资5亿元的积石峡水库灌溉二期工程、投资5265万元的二道沟治理工程等项目可研并积极申报争取,力争投资1.08亿元的满坪水库尽快立项并开工建设。加快投资1亿元的大通河水源、投资 1.39亿元的河西沟水库等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组织实施好投资6810万元的东垣灌区改造,投资1.14亿元的湟水干流防洪,投资5715万元的官亭吕家沟、杏儿沟防洪,投资1.85亿元的隆治沟河道治理,投资1.38亿元的巩固退耕还林工程及周边流域综合治理等项目,积极争取青海东部干旱山区灌溉等项目,夯实水利支撑的基础,力争年内完成水利项目投资5亿元以上。
五是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切实加强对全县扶贫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农村扶贫工作成效作为考核乡镇的重要指标,组织动员全县上下打好脱贫攻坚战。利用好集中连片扶贫政策,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资金,促进扶贫政策、规划、资金、帮扶“四到村、四到户”。年内重点争取实施投资5400万元、涉及北山乡庄子沟村、李二堡镇前庞村等20个乡镇28个村的整村推进项目,投资5880万元、涉及西沟乡官地村、满坪镇浪塘村等9个乡镇21个村的易地搬迁项目。坚持家庭牧场、设施农业等扶持项目向贫困群众倾斜,积极争取贷款,扶持贫困户发展特色优势致富产业,紧紧围绕特色餐饮、实用技术等扎实开展贫困家庭劳动力技能培训。同时,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的原则,以现有数据为基础,完成新一轮到村到户的贫困状况调查和建档立卡工作,为增强扶贫开发的有效性提供依据。(编校:章云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