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的现代农业啥样?省人大代表、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县长沙德林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讨论间隙,用数字话说民和农业取得的喜人成绩。谈到科技对增收的神奇力量,沙德林说,没有民和的全膜覆盖技术的推广,青海的粮食产量就少24万吨,这是民和64万亩土地上35万亩的产量。民和连续几年成为青海省第一产粮大县,这一切,得益于政府每亩24元的补助,使得全膜的成果得以巩固。现在,农民的积极性很高,掀起了务工农民收回承包出去的土地,返乡种地的热潮。
沙德林接着算起增收账。他说,现在农民种植玉米秸秆,一亩地收获6吨,全县达200万吨,2013年配送加出去的达到60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8年前青海省饲草加工的总量。有了草,民和去年大力发展家庭牧场。政府给农户配备几千吨的青储池,修建120平方米的畜棚。农户自养25只母羊,政府配25只基础母羊,一个家庭50只母羊,每年可生产100只羊羔,出栏售价至少在1000元左右,除去成本,每年至少有5万元的收入。2013年,民和县发展家庭农牧场200户,家家收入都在5万元以上。今年将扩大到1000户。时报记者邵秀芳徐海鸿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