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坚持把“菜篮子”作为改善民生,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一项民心工程、系统工程来抓,按照“建好菜园子,管好菜篮子”的思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生产能力建设,完善市场流通设施,创新调控保障机制,全县“菜篮子”呈现出品种丰富、供应充足的良好局面。2012年,全县完成各类蔬菜种植面积5.2万亩,果品面积达5.91万亩,累计建设温室8231栋,建成设施蔬菜、果品规模化生产基地12个,建成规模养殖小区(场)124家,蔬菜总产量11.2万吨,温室蔬菜总产量1.5万吨,果品总产量1.75万亩,肉类总产量1.7万吨,蛋类总产量0.19万吨,奶类总产量1.81万吨。今年截至5月底,已完成蔬菜种植4万亩,1000栋日光温室已开工建设,完成优质果品种植1.27万亩。草食畜饲养量达到62.5万头(匹、只),同比增长13.2%。
(一)打造特色基地,提高生产能力。坚持把基地化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抓手和举措,立足气候优势,在巩固番茄、辣椒等传统品种的基础上,加快建设以官亭、中川、马场垣、总堡等乡镇为主的露地优质蔬菜基地;以总堡垣优质设施果品基地建设为重点,先后引进大樱桃、人参果、红提等优质品种落户民和,并加快建设以沿黄河流域为主的核桃、葡萄,沿湟流域大樱桃、鲜桃两个产业带,为打造全省最大的果品生产基地奠定了基础;大力实施农畜联动,草畜结合工程,重点加快湟水河谷奶牛养殖区、肉牛肉羊育肥养殖示范区、标准化良种仔猪繁育、商品猪生产区、獭兔养殖区、土鸡乌鸡散养区等五大基地建设,畜牧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32个标准化养殖小区(场)建设进展顺利。
(二)强化产销衔接,完善市场体系。将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建设纳入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总体规划,积极推进现有市场进行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全县建立“农超对接”示范点3个,以生产基地为依托,以县城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八大集镇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为主体,以各大超市和连锁经营网店为补充的“菜篮子”产品流通体系初步形成,流通条件进一步改善。同时,为及时掌握全县“菜篮子”价格运行动态,县农业部门确定县级物价采样点2个,实行两天一报制,乡级物价采样点8个,以一月一报形式反馈地头价,对各类蔬菜、肉类、水产等实行定期调查、定期反馈,有效增强市场应急调控能力,确保了“菜篮子”产品的均衡生产和有序流通。
(三)加强检验检测,普及生产标准。切实加大对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和生产基地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和专项整治,严防假冒伪劣、剧毒高毒等农资的使用和流入市场。与63家农资经营门店签订了农药经营目标管理责任书,组建了农畜产品检验检测站,及时对全县各大超市、农贸市场涉及叶菜、根茎、食用菌、水果等五大类品种进行全方位的检测,确保了菜篮子产品的放心使用。同时,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先后制定颁布了人参果、红提等地方生产标准,完成了总堡垣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的认定,建立了保护地娃娃菜、辣椒,温棚葡萄、人参果及养殖基地等标准化生产基地8个,“民和羊肉”、“民和旱砂西瓜”已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定,为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提供了坚实保障。
(四)完善融资机制,强化调控保障。积极建立以政府投资为引导、农民和企业投资为主体的多元投入机制,统筹安排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资金,吸引社会资金支持蔬菜生产、畜用暖棚、良种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批发市场改造升级等,县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温棚蔬菜、畜禽养殖等“菜篮子”工程建设,有效强化了“菜篮子”产品基地的生产能力。(编校:李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