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民和县坚持按需培训、分类培训、多元培训的思路,整合资源,培育载体,大力培养新型农民,为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做精第一产业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是坚持按需培训,探索完善科技培训的内容体系。按照“培训内容紧跟产业走,培训时间紧跟生产走”的思路,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明确了全膜双垄栽培、设施农业栽培、特色林果栽培、拱棚蔬菜栽培、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农机安全生产、设施养殖、动物防疫、畜草种植等50项重点培训内容,并配套了相关影像、图文资料4.2万余份,制作标志牌7块、展板70块,确保培训工作链接到产业升级上、惠农政策落实上和农户生活需求上。
二是坚持分类培训,着力构建科技培训的方法体系。针对共性问题,举办技术讲座165场(次),受训农民1.4万多人(次);针对个性问题,组织技术人员60余人次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指导农户生产;针对难点问题,邀请山东等地省内外专家20人次,进行集中培训和现场示范指导,共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60次,开展果树管理技术指导面积0.3万亩,培训果农5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余份,印制并发放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手册300余册,有效诊断解决了规模化经营管理、品种改良、科学配方、梨树嫁接、人参果僵果防治等关键技术难题。
三是坚持多元培训,不断优化科技培训的网络体系。加强高原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加强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靠牢培训支撑点。完善农技人员培训制度,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定期不定期培训专业技术人员,全面提高农技人员的专业和技术服务水平;以农业科技进村入户活动为载体,依托“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等形式开展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实训,完成阳光工程培训1500人,绿色证书培训600人;引导和帮助龙头企业、合作社,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提高培训的专业性,促进了农户向产业工人的转变。(编校:赵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