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今日民和
民和县600名村干部争当“五员”助农致富
来源:    时间:2012年04月06日    
今年以来,民和县600多名村干部充分发挥宣传员、信息员、指导员、调解员、代办员五员职能作用,广泛宣传、积极引导,为农村经济发展注入了无限活力
——送学送书,政策在一线宣传。各村“两委”班子成员、驻村干部密切配合,进田间、入农户,结合开展“五送五帮五推”活动,送学、送书、送政策上门,广泛宣传新农村建设、农村合作医疗、养老保险等政策和法律法规,按照村“两委”班子成员分工包片的原则,分社包户进行进社入户宣传。自开展宣讲活动以来,全县村干部发送各类书籍2000余册,召集村民大会共656场(次),受益群众达11万人,基本实现了走访入户的全覆盖,村民对政策、法律知晓率明显提升。
——入户走访,困难在一线解决。积极开展入户走访活动,深入了解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和农村热点、难点问题,通过组织种养殖技术培训班、帮助担保贷款、上门宣传优惠政策、提供劳务信息等方式,切实为民解忧。主动联系就业、农业等部门,结合春耕组织开展农作物栽种,养殖技术等培训68期,围绕19个工种培训农村劳动力6350人,培训转移率达90%。利用村级活动室、手机短信平台等载体,为农户提供致富和就业信息1145条。通过党员和农户联保等形式,发放小额担保贷款3082万元,扶持创业户621户。
——注重发展,生产在一线指导。紧紧围绕当前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统筹一体化建设等重点工作,积极动员村民为村域发展献计策,努力通过集中民智民力,理清经济发展思路,完善村域发展规划,选准经济增长的“切入点”,找准建设新农村的“落脚点”。如:马场垣乡翠泉村村干部紧紧围绕河湟宝地·休闲民和”的全县旅游发展定位,充分发挥该村生态旅游资源优势,带领党员群众发展“农家乐”产业,现有“农家乐”44家,年收入可达1600万元以上。同时,积极引导村民发展“农家乐”配套产业,种植四季豆、大白菜等无公害蔬菜,养殖本地鸡、羊等家畜家禽,多渠道助农增收。
——深入农舍,矛盾在一线调处。按照分社负责、区域网格化管理的原则,村干部主动深入农舍,及时排查、调处群众邻里之间的矛盾纠纷,努力做到把不稳定因素解决在村社,解决在萌芽状态,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截至目前,通过村级调解中心和村干部个人调解的形式,调处各类矛盾纠纷742期,矛盾在一线解决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通过开展上门“寻难题、解民忧”活动,村干部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倾诉心声的知心人、排忧解难的贴心人、新农村建设的引路人和维护社会稳定、建设“平安民和”的一支重要力量,各乡镇越级上访事件明显减少。
——贴心服务,办事在一线代理。建立村干部代理群众办事制度,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倡议村干部向群众作出“有困难,找干部;要办事,找党员”的公开承诺,主动提供法律法规、政策知识等咨询服务。同时,在村委会办公室、村干部家中设立代办服务点,村干部代办群众新农合、养老保险报销、缴费等手续,帮助村民办理代购农药、代缴话费等日常锁事。截至目前,各村干部累计为村民代办日常事务1215次。(编校:赵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