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
2015年我县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预算执行及资金管理使用工作,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和全省农业财政工作会议要求,紧紧围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支持农业发展政策,按照财政支农 “整合资金、集中力量、加大投入”的工作思路和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的管理原则,不断完善和创新财政支农投入和管理机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对我县农牧业发展资金的支持,严格执行有关财政支农扶贫资金使用管理规定,加强资金使用监督管理,通过相关主管部门的积极配合,当年上级财政下达和本级预算安排的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到位率达到100%,确保了财政各类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及时足额拨付到位和规范有效运行,进一步推动了我县农牧业经济的发展。
一、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下达及拨付情况
根据省政府关于《2015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盘子整合安排方案》(青政办〔2015〕44号)和县委、县政府发展农牧业经济相关会议精神,积极协同农口部门,紧紧围绕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脱贫攻坚以及全膜技术推广等方面积极争取资金支持,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增量有了较大的增长,达到历史最高,2015年我县各类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下达51361.49万元(不含经济建设部分),比2014年增加12171.85万元,增长31.06%,本级财政预算及追加安排支农扶贫专项资金4623万元,比2014年增加558万元,增长17.8%,各类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到位拨付率100%。
二、财政各类支农惠农以及扶贫资金下达及使用情况
(一)财政惠农补贴资金
2015年财政支农扶贫专项资金中财政直接用于惠民补贴的种粮及农资综合补贴、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农机具购置、贷款贴息、原种补贴以及草原生态奖补等财政补助资金达10462.22万元,比2014年增减1351.2万元,各类资金财政到位拨付率100%,各项资金补贴按照发放要求和程序正在落实兑现中,截止年底,种粮及农资综合补贴资金兑现率达到92%;良种补贴兑现率达到93.5%;农机具购置补贴100%;退耕还林补助资金兑现率85%;草原生态奖补资金83.7%;由于“一卡通”补助信息错误(卡号、身份证号)造成部分资金无法发放,目前正在协同乡镇、信用联社修改订正,力争在春节前群补发放到位。
(二)、农牧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
2015年财政支农专项资金中涉及农牧业生产发展方面的资金16621.85万元,比上年增加639.44万元,增长4%。围绕我县农牧业特色优势产业和现代农牧业发展目标进行了连续不断的资金整合投入,重点对全膜玉米推广种植、现代设施农业、优质果品、油菜、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标准化畜牧养殖等方面加大了投入,取得了显著的规模效应。同时加大了产业发展脱贫攻坚力度,以整村推进、扶贫连片开发等项目下达财政扶贫资金3702万元与金融部门协议,建立了金融扶贫的精准扶贫方式。
(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015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财政通过农村水利重点县建设、防汛抗旱、以工代赈个、少数民族发展、一事一议奖补等资金重点加大了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造,节水灌溉、农村道路建设、易地搬迁以及高原美丽乡村建设的投入,各类项目资金达14544.5万元,比2014年增加6077.7万元,增长71.8%,财政资金到位拨付率100%。
(四)、生态保护建设
2015年财政共下达我县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天然林保护、生态公益林、农村造林和以及林业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专项补助资金8598.02万元,比上年增加131.8万元,主要用于天然林保护、公益林建设、经济林建设、绿化及林权制度改革等,在生态保护建设上主要是继续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五)农业综合开发
在农业综合开发方面,围绕我县隆治沟、巴州、西沟、总堡等乡镇低产田改造、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核桃经济林建设、农产品贮藏加工等方面下达项目建投资金3966.4万元,比2014年增加1284.6万元,增长47.9%。各项目正在实施中。
三、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管理工作
随着国家对“三农”投入的不断加大,进一步提高我县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益,切实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确保支农扶贫资金的安全、规范、有效运行是财政支农扶贫工作的重要内容。
(一)、不断拓展财政支农扶贫资金整合工作,发挥资金聚合效应,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为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合理有效地配置公共财政资源,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的聚合效应和使用效益,优化完善支农投资管理机制,围绕我县建设高原特色现代设施蔬菜果品产业基地、全膜双龙玉米栽培技术推广、畜牧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高原美丽乡村建设以及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实施,利用财政支农资金切块管理的有利时机,协同农口相关部门,在县委、县政府的协调和乡(镇)政府的大力配合,积极开展项目和资金整合,做大做强特色农牧产业。在全膜玉米种植技术推广上整合中央财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重点农业技术推广项目资金、旱作农业技术推广等项目的财政及其他资金5870余万元。整合规模化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整存推进项目、扶贫连片开发项目、合作社(养殖企业)自筹等资金3860多万元扩大和建设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整合高原美丽乡村建投资金、一事一议奖补资金4438万元,完成了20个高原美丽乡村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和项目的整合投入,有力的推进了我县农牧产业化发展,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发挥了应有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带动和吸引了一定的社会资金的投入,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投入效益。
(二)、完善制度管理,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监管
在积极主动争取项目资金支持的同时,不断加强资金使用监管,保证资金使用安全、规范、有效运行,是目前财政支农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为加强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各类支农扶贫资金落实到位,防治截留和挪用,2015年认真开展了涉农专项资金整治行动,对2012年以来各类涉农专项资金通过自查自纠、重点检查等方式进行了检查整治,对查出的问题及时按照要求进行了通报和整改,同时制定相应管理制度和措施防止今后类似现象发生,以查促管,不断加强和完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提高使用效益。
(三)存在的问题
随着财政支农扶贫资金数量的不断增长管理和使用好资金越来越成为财政支农工作的重要内容,从2015年财政支农扶贫资金运行和管理情况看,个涉农部门在资金使用上仍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存量资金居高不下,项目实施进展缓慢。截止2015年12月部门决算反映,财政支农扶贫资金结转结存4.12亿元,其中,2015年当年下达资金结转结存3.1亿元,2014年度项目资金结转结存1.01亿元。在结转结余资金中水利建投资金占50%。二是惠农各类补贴资金发放中,由于基层乡镇录入信息错误较多,加之农村信用联社“折换卡”工作实施开展,造成当年资金落实兑现缓慢,部分乡镇出现现金发放的违规行为。
四、进一步加强和完善资金使用管理
(一)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加快发展现代特色优势农牧业发展
根据省政府下发的财政支农扶贫资金分配方案,财政和农口部门积极配合,相互协调,结合我县现代农牧业发展目标做好项目建设方案、申报资料和前期工作,特别是在“家庭牧场”发展上面,积极得到省财政和农口部门的认同和扶持,安排省级财政扶持资金,以弥补2015年2000户“家庭牧场”项目资金缺口,缓解县级财政压力,确保已完成“家庭牧场”户扶持资金落实到位,同时力争在支农扶贫资金量上有新的突破,加快推进我县现代农牧业生产发展的步伐。
(二)继续加大资金整合力度,加快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在认真总结2015年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经验的基础上,依照支农资金整合的原则和《关于创新和完善财政支农投入机制的指导意见》,充分利用好财政支农扶贫资金切块下达的政策时机,按照《青海省切块财政支农资金及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加强部门间的沟通和配合,统一思想认识,形成合力,从政府到部门把推进支农资金整合加快农牧业经济发展,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开展精准脱贫攻坚战略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把各方面力量凝聚起来,集中财政及其他支农资金、社会资金投入到精准扶贫战略区域和优势特色农牧产业化发展,从明确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完善整合方案、强化资金监管、推进资金整合顺利开展等方面加强对整合工作的指导和督促,进一步推进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迈上新台阶。
(三)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消化结余结转资金。
化解财政支农扶贫存量资金,是2016年财政支农资金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财政及涉农资金使用管理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工作的通知》和财政厅转发财政部《关于推进地方盘活财政存量资金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和精神,全面摸排本部门各类财政资金存量,制定有效措施,加快项目实施进度和结余结转资金支出,对2013年8月以前下达的资金仍存在结余结转的要按照要求全部上缴财政统筹安排。
(四)强化资金监管,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和安全
一是注重和加强项目实施单位内部财务监管,强化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检查的力度,对财政支农扶贫资金到位情况、使用情况等实行实施过程的追踪监控,建立健全内部财务控制制度,积极配合审计监督和社会舆论等监督,保证资金使用效益的充分发挥。二是不断强化资金使用监督检查工作,加强对重点项目资金使用报帐的审查和项目执行的监督检查工作,防止专项资金套取、挤占、挪用,严肃违纪违规责任追究制,对出现违纪违规使用支农、扶贫专项资金的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按照《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有关规定追究相应责任。三是积极探索财政支农资金管理方式,不断加强和完善资金使用报帐制度,确保支农资金安全规范有效运行。四是进一步加强和扩大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结合实际,按照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进步的总体要求,统筹兼顾,积极探索,自主创新,形成灵活多样、操作性强、切实有效的整合方式。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切实发挥好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
附:2015年财政支农扶贫资金预算执行情况通报表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财政局
2016年2月16日